2014年5月31日 星期六

堅尼地道三寶 - 文利 - 煊記 - 景成

某一天,中午食飯時段從灣仔坐巴士上半山的途中,經過堅尼地道停站時,發現了一個非常墟冚的場面,就是學生在堅尼地道僅有的三間外賣快餐店排飯盒。

回想起以前在金鐘上班的日子,喜歡把金鐘反轉來找食肆的我,是拜訪過這兒的。位於堅尼地道同花園道交界的這一角,我稱的《堅尼地道三寶》,這《三竇》,就是專做學生飯盒的三家小食店,《文利》、《煊記》同《景成》。



現在在銅鑼灣上班,再來的力量不是沒有,而是買了又不知拿去那兒食好。所以,特意在 Openrice 找回當日的食評,數碼收復一下,在自已的平台上,重新上載。

2014年5月30日 星期五

Sooo Vegi - 很素食的一夜

說港島區素食店的集中地,以前我可以大大聲的說灣仔。但舖租越來越貴,灣仔的素食館子有減無增,反而,坐地鐵坐多三個站,來到北角、炮台山一帶,素食館子越開越多,每隔一陣子不來,就會有一個新的名字出現。

這一夜在港島區尋找素食,感覺灣仔銅鑼灣的素食選擇既少又貴之後,我突然想起之前在北角午餐時發現到的小小素食店,下班會合太太之後,我找來一家說是"很素食"的小店,名叫《Sooo Vegi (素食主意)》。



2014年5月28日 星期三

烏鎮水鄉遊 + 婆婆家酒樓

這一次華東之旅,令我感覺最好的,就是《烏鎮》同《朱家角》兩個水鄉古鎮。旅程的第二天,我們就來到要付費才能進入景區的《烏鎮水鄉》。

外面的世界是很精彩的,古代的世界的確是要鑽入時光機後才能看得到,感覺中國在保護(收費項目)古城區果然是有一手,因為在外,我們根本看不出有什麼得色,像我們由景區的正門進入,整個古城區被包圍著,一定要入閘後,才能欣賞古城的風光。



我們遊的,只是部份的旅遊景區,真正的《烏鎮》景區是分了東柵同西柵兩個部份,我們參觀遊覽的部份,就是《東柵》的景區,說這是最熱鬧,最吸引遊客的一部份。

2014年5月27日 星期二

歌舞昇平的大上海就由歌舞昇平的《傣家村》團餐開始

最近兩次來上海,都是跟旅遊團,所以吃來吃去,都是團餐。不過,團餐雖然是沒有特色,但有時候,總會帶你到一些值得一說一提的地方。

最近兩次來遊華東,發覺有不少餐飲食的地方重覆了,尤其是上海,杭州,同香港一樣,招乎旅遊團,來來去去都係果幾間餐廳。2011年來,上海午餐於《傣家村》、上海晚餐於《寶龍大酒樓》、杭州午餐於《梅家塢6號花園餐廳》,指定的飲食地點,指定的團餐,好食就是多啲,唔好食就食飽啲。

為何我要對團餐寫 Blog,標奇立異是其中一個原因吧。其實我特意為《傣家村》撰文仲有一個原因...且看下文吧。



泊滿了旅遊巴,也泊滿了私家車,這《傣家村》有自家停車場的優勢,而且又離市中心不遠,自然地好受旅行團歡迎。

2014年5月26日 星期一

HMV Kafe - Our Music Cafe

唱片鋪內附設咖啡店,或咖啡店兼售唱片,在外國,是很常見的事。不過,這些都只限於一些在外國小鎮經營的唱片鋪。求學時,我曾經到訪過,非常之可愛,而且是充滿了店主自身對音樂的執著同獨特性的。

說過,這些唱片鋪附設的小咖啡店,我只曾在小鎮看到過,在英國,回到去大城市,或是規模比較大的市鎮,你所找到的唱片鋪,不外乎是三大品牌,《HMV》、《Virgin》同《Tower Records》。可惜的,全球唱片業的萎縮,也直接影響到唱片鋪的命運。以前的我,在英國行街,唱片鋪是必入的,自從《WinMX》出現後,《Youtube》又可能隨時有免費MV看,唱片鋪,現在連望也不會望入去。就是年多前,龍頭老大《HMV》也曾宣佈要賣盤.....

幸好,這消息沒有影響到香港《HMV》的業務,不過,我找到一些暗道消息指,亞洲華語地區的《HMV》其經濟權早已售給別人。

好的,是有新人士,新作風。《HMV》想到了要以音樂同飲食連起來,是日來到中環娛樂行的旗艦店,我來找的並不是唱片,而是飲食的地方。


2014年5月22日 星期四

蘇波榮 - 德昌里素食合作社 - So Boring

有意思的店,總不會開在大街大巷,而且就是因為他們開在租金相對來說便宜,有一定的隱蔽感,顯得特別的有意義。

是日,為素食的朋友們尋找一些飲食的新意思。網絡的力量讓我找到了一間位於油麻地《德昌里》的一間提供素食的小店。油麻地《文明里》我就聽過,《德昌里》係邊度架???? 大家從《碧街》,一直行出去《渡船街》,再往左望,就是《德昌里》。

我找到的,是一間叫《蘇波榮》的食店,很小的食店,來者同服務者都是一班令你感覺很特別的青年人,是日,剛好遇到他們的一班志同道合者在聚會,看見服務的店員邊做邊玩邊聊天,感覺很自由自在。



小小的食店,利用的是面前這一片行人專用的空地,在街上拾幾張檯,就可以招呼客人。而且他們用的檯凳,一是拾回來、一是人家送的、一是在二手店找的,盡量地廢物利用,減輕經營成本之外,又環保。


2014年5月21日 星期三

Laos Coffee @ Bolaven

粗略地以個人經驗去統計過,全亞洲,飲咖啡的文化是勝過飲奶茶的。單是中國,喜歡飲咖啡的人遠遠超過飲奶茶的人。

南下至東南亞,同樣是盛行飲咖啡的,而且也盛產咖啡,單是最為我們熟識的馬來西亞,已經有好多好多咖啡品牌,白咖啡、黑咖啡,味道豐富。

北面的越南,由於是受法國統治過,法國人品咖啡文化也深深被越南人吸收了,而且也影響到鄰近的周邊地方。再者,Indochina 這一個區域,全都適合種植咖啡,所以,咖啡被西化後再本地化,造成了他們獨特的飲咖啡方法。

這一天,我來到灣仔的一家名叫《Bolaven》咖啡店,深深被一個特別的咖啡口味吸引住了。這一個就是老撾咖啡,好奇的我感覺一定要試一試。


2014年5月20日 星期二

IFC Glasshouse - 華洋共處下的國際新味道

香港,早在80年代已成為了一個國際性的大都會。小時候,書本都不斷地提及,我們怎樣去與洋人融和,要學習華洋共處,增廣見聞,而不是下下都認為自己是東亞病夫,下下要在外國人面前踢爛公園個門牌才叫振興中華。我這一個《陳真》不是電影裡的《陳真》,不打洋鬼子,不打倭人,是一個以德服人的大俠。

今昤今日的香港社會,已經成功地做到華洋共處,不過,因為我們的進步,及文化差異,反而與國內同胞的生活方式越拉越遠。多年來,港英政府把我們變得文明了,進步了,是好事,但同樣地令我們西化了,同時,亦令到好多香港人對自身是中國人的認同感減少,而這就是我不太想見到的。

且不說政治敏感的話題,回歸我最愛談論的食。我們的家,香港,因為多年來的華洋共處而做就出一些既中亦西的食物,由茶餐廳/冰室的基層文化開始,到當時是中高等豉油西餐廳,揉合了東方色彩的食品,絕對是由基層到高層,不同方法的演繹,各有各不同的特式。

是日收到公關公司的優惠券,帶領我同幾位好友一同來到 IFC 商場天台空中花園的一家名叫《Glasshouse》的半露天餐廳,來看看現今華洋共處之下,揉合了東方色彩的西餐的特式是什麼。


2014年5月15日 星期四

來Eatwell 吃好一點

我的中午餐,有時候會非常之閒,一個人的中午,往往會走到去遠,發掘飲食的新意思。是日大駕來臨到天后這一帶,為的是光臨這經常在巴士經過興發街時近 Citicorp Centre,一個令我留意的做生意死位。這地方,竟然有兩三家貌似高檔的餐廳經營著,這次,就選中了比較神秘的《Eatwell》一試。

這一家《Eatwell》,顧名思義就是叫你來食好啲。餐廳的門口開在旁邊,設計得很奇怪,亦是這一個奇怪感吸引到我,而且,這兒的設計也帶點歐洲的風格,我在門口看了一看午市的 Menu,感覺算是合理,就推門一進。


2014年5月12日 星期一

享受一下 - 和平飯店 Victor's 咖啡店

上海這一個大都會,歷史絕對是比香港更悠久,早在清代中葉,上海已經開始成為列強虎視眈眈要估領的地方。而且,歷史是留痕的,單是上海外灘的一列歐式建築物群,就印證著上海當年的繁榮...而我《陳真》的故事,也是發生在上海這一個大都會。(利申) (掩面)。

這是我第四次來上海旅遊,是第三次跟旅行團出遊到上海。這一次走馬看花的,而且又下著大雨,再三是上海外灘日、夜景,來過多次,看過多次,對我來說,早已沒有觀賞的意欲。而且,這一天的上海,是下著大雨的,我們更無暇去遊。

但外灘始終是團隊的目的地,而我們下車的地方,正正是歷史悠久的《和平飯店》,我們亦在路途上,說起三十幾年前,太太的阿姨們自由行來到上海,從火車站坐人力車去到華僑飯店,問過沒有房之後,該飯店代打電話問《和平飯店》有沒有客房,說有之後,他們繼續乘人力車到達,當時,房租只是 外匯券100元。( 外匯券是當時給華僑同胞使用的特定貨幣)。

事隔多年,婆婆已經90歲了,這一次回來《和平飯店》,比以前的三十年前的高級更高級了,現在由 Fairmont 集團營運,把《和平飯店》的貴氣承接下去。

是日我們有兩個小時的時間在外灘自由活動,無暇去遊的我們決定留在《和平飯店》嘆一下。原本,是打算去《Jasmine Lounge》(茉·莉酒廊) 的,但其每人頭最低消費人民幣100元的叫價實在是貴 (若有三個小時以上嘆 High Tea,我捨得),所以我們轉移去門口的《Victor's 咖啡店》來個次一等的享受。


2014年5月9日 星期五

Rednaxela Acts Corner

Rednaxela? 這是一個什麼字? 牛津字典有沒有呢? 答案很清楚,就是沒有。這一個字出自那兒? 那就有一個小故事要說給大家聽了。

在一個名叫《香港地方》的網站,有一個小小的典故,Rednaxela 之字的由來,好明顯就是串錯字。當年的中國籍官員,相信是習慣了中文由右至左的寫法,令原先應該稱為 Alexander Terrace 的街名,倒轉寫成 Rednaxela Terrace。更搞笑的就是,當年的英國鬼佬官員,也將錯就錯,Rednaxela Terrace 就好。這樣,就成就了今天的古怪街名 Rednaxela Terrace (列拿士地臺)。


2014年5月8日 星期四

嘉頓忌廉賓

嘉頓麵包餅店,在香港歷史悠久,幾十年來,由最簡單的生命麵包,到蔥油餅等等,我們喜歡,父母親喜歡,到現在,我們的下一代,都喜歡。而且,日日食老麥的小朋友,你們又知不知道,你們吃的漢堡包,全是嘉頓出品。

嘉頓咁多款產品,大家最喜歡的是什麼呢? 而我從小就愛上他們的《忌廉賓》。多年來,《忌廉賓》的美味不變,而且口味越來越多,這次終於忍不住了,我決定試勻市面上有的味道,撰文表揚。

《忌廉賓》,就是下圖的這一個包,看起來,這一個漢堡形的麵包,是平平無奇的,但吃過的朋友就一定知道,這一個內有乾坤的《忌廉賓》,為何曾經在我們的求學時期風靡一時。



2014年5月7日 星期三

東涌的海鮮迷人《華都海鮮酒家》

在香港食海鮮,掛在口邊的,通常都是西貢、布袋澳、鯉魚門、流浮山、三聖墟、同長洲、南丫島等地。其實,昔日的東涌,也是一個會有人專程來食海鮮的地方。

可是,機場的發展,昔日的小漁村已經變成一個公屋及豪宅林立的新市鎮,漁村風貌同美味海鮮是否因為市鎮的發展而消失呢? 答案是沒有,反而,因為這兒近機場,交通比以前方便了,這兒變得比以前更出名。

是日,在機場工作的朋友將要離開香港,前往印尼登巴薩兩年,為近他們一家人,我選了這兒為他們一家人餞行。特意早一點來,因為這兒沒有足夠的車位,而我們在餐廳旁,往碼頭看,眼神刻意地避開燈火通明的機場後,再閉目幻想一下,當年坐4、5個小時船 + 巴士才能夠到達的東涌,就是這感覺的。



在碼頭旁回頭一看,是一條小小的漁村,叫做馬灣涌,可是昔日的漁船,現在只是零零散散地泊在海灣內,而此碼頭亦沒有渡輪服務了,來往屯門,東浦,大澳的船,停泊的位於市中心的新碼頭。如今,我只見過水警輪停泊,村內的食肆把一袋一袋的飯盒送上船。


2014年5月6日 星期二

富豪食店背後的平民大笪地 - 得記快餐店

是日要說的富豪食店,是一家位於灣仔譚臣道的食店。這店,時常有名貴房車泊門口,但就沒有城中貴人出沒。是否很茅盾呢? 正確一說,我指的名人飯堂,是位於莊士頓道的《福臨門》,有名貴房車停門口,但好多都只是即停即走,然而,就在《福臨門》後面的一小段譚臣道,周不時就泊滿了城中豪傑的座駕,原因是什麼? 就是這兒有一間非常平民的大笪地食店,《 得記快餐店》。


2014年5月4日 星期日

私たちの中出再体験 - 中出會所《文華軒》

《私たちの中出初体験》,是幾年前我來《中出會所》的感覺同體驗,大概是五年前了。《私たちの中出再体験》,我再次來到《中出會所》,再一次來感受一下這一個隱世會所的精美粵菜。

大家一看到《中出》這兩個字,可能會意淫,其原因不想多說。正經地說,這一個《中出》其實是《香港中華出入口商會》的簡稱。



多年前的初体験,冠名的餐廳是《庭苑酒家》,這次的再体験,會所以舊是《中出會所》,但飲食的環境,餐廳的級數已經大大不同,現在的餐廳名叫《文華軒》,格局比以前的《庭苑酒家》更高貴,感覺亦更加神秘,店方堅持不多加宣傳,而且一定要是《中出》或《文華軒》的會員,才有機會在此享餐。


2014年5月3日 星期六

輕輕的我準備走了 - 大埔老字號《紅洋蔥餐廳》

在大埔長大的我,在飲食方面,總有不少情意結,有好多老字號的食肆,無論現今世代的質素如何,能否保持到,能否追上時代,偶爾回到大埔,偶爾回去探訪這一些陪著我成長的味道,不知為何,我總會說一聲很好。

這一次聽聞大埔的老牌上海館子《紅洋蔥餐廳》將於5月底結業,我心動了,早已計劃好,在他結業之前,一定要回來,回味當年的老大埔,老上海味道。

餐廳的門口,三十年如一日,我幾歲時,眼中及記憶中的《紅洋蔥餐廳》已經是這一個樣子,門口要上幾級,晚上的燈光昏暗,嚴重的不足,平日若不是有人龍排隊等位,其燈光不足的門口,往往會令人覺得他沒有營業。


2014年5月1日 星期四

半山咪走雞 (Chicken on the Run)

從前,每一次上半山區,上羅便臣道的舊老細家,從登山電梯直上過了堅道,每次都有留意一家外國式的烤雞店,名字叫《Chicken on the Run》。這一個名字,經常令我想起多年的的一套卡通,叫做《Chicken Run》。

兩者,沒有關係的,半山的這一個《Chicken on the Run》,是一家烤雞的專門店,據他們的介紹,是來自澳洲的。